
資訊分類
詳情
一直以來,雜交水稻父本秧苗因株高、秧齡等客觀條件限制,無法使用機械插秧,靠大量人工手栽費時費力不說,栽插質量參差不齊,對水稻揚花授粉也會造成一定影響。經過4年試驗示范和潛心研究,近日,紅旗種業公司生產團隊成功實施雜交水稻制種父本長秧齡機插作業,標志著泰州實現了雜交水稻制種生產全程機械化。
揚州大學教授霍中洋介紹,正常情況下水稻種子繁育,父、母本比例為1:6,父本要比母本早25天左右栽插。只有當父本秧苗滿足株高12—18厘米,葉片6-7葉,母本葉片3-4葉,除了滿足這些機插秧客觀條件,前期播種量、后期水漿管理和化學調控等環節技術要領必須全部掌握才能實現機插秧作業。
在紅旗種業萬畝稻麥示范種植基地,兩輛插秧機攜帶“泰優950”父本毯苗來回穿梭。在它們身后,一排排長勢茁壯的父本秧苗被定行、定穴,高速栽插入田。眼下,這項技術成功應用,不僅徹底解決雜交水稻種子生產過程中用工難題,而且省工節本、提高生產效率、避免父本超秧齡栽插,基本苗不足且弱、大苗移栽遇高溫植傷重,導致父母本花期不相遇等一系列難題。
“這項新技術的應用,不僅實現了水稻制種生產全程機械化,還能有效增加父本基本苗,提高母本異交結實率,同時節約了大量的人力成本,下一步我們將在泰州地區大力推廣這項新技術。”江蘇紅旗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建榮自信地說。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